滿洲里在祖國版圖上,被譽為雞冠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。東臨新巴爾虎左旗,西接新巴爾虎右旗,南瀕呼倫湖(達賚湖),北與俄羅斯聯邦水陸接壤。滿洲里市是呼倫貝爾盟行政區內的一準地級市,它集口岸城市、能源城市、草原城市、旅游城市于一身,發展潛力極大;它居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,處于對內對外兩個市場輻射面的交匯點,具有不可取代的地緣優勢。滿洲里市東西長50公里,南北最寬34公里,呈不規則的狹長地帶,全市總面積726.59平方公里。中俄邊界滿洲里管段全長101.1公里, 其中滿洲里市轄區內的邊境線長54公里(包括水界12.7公里)。
滿洲里市環境優雅,四季分明。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,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,平均溫度-1.3℃,無霜期102天。
1992年3月9日,滿洲里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沿邊開放城市,同年,內蒙古自治區賦予滿洲里市自治區級經濟管理權限,并實行計劃單列。 滿洲里市資源豐富,素有藍、黑、綠三塊寶石之稱。藍寶石是指境內面積為2300余平方公里的達賚湖(湖長93公里,寬41公里,周長447公里),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中唯一未被污染的湖泊。黑寶石是指黑褐色的扎賚諾爾大煤田,蘊藏豐富,儲量超過百億噸,位居我國北部煤炭之首。綠寶石是指遼闊無垠的呼倫貝爾大草原,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。
滿洲里 并不是很大,夜景卻可以堪比時尚大都市,“小 香港 ”也絕非浪得虛名。與大多數城市不一樣,這里的建筑有高聳的塔尖、渾圓的穹頂,粗壯的 羅馬 柱子,加上聯排的木刻楞,漢、蒙、俄三種文字的廣告牌,滿滿的異域風情。 滿洲里 的燈光規劃的十分統一,勾勒出建筑的線條和輪廓,夜景著實讓人驚艷。
滿洲里是內蒙古自治區直轄縣級市和內蒙古自治區計劃單列市(準地級市),代管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,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,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。境內滿洲里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。
滿洲里市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西北部,東依大興安嶺、南瀕呼倫湖、西臨蒙古國、北接俄羅斯。全市總面積732平方公里(含扎賚諾爾區);總人口(含扎賚諾爾區)32萬,其中戶籍人口17萬,由蒙、漢、回、朝鮮、鄂溫克、鄂倫春、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組成。
滿洲里原稱“霍勒津布拉格”,蒙語意“旺盛的泉水”。1901年因東清鐵路的修建而得俄語名“滿洲里亞”,音譯成漢語變成了“滿洲里”。
滿洲里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,融合中俄蒙三國風情,被譽為“東亞之窗”。